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时尚前沿  > 正文

酷爱民族音乐的蔡明高-全球热讯

日期:2023-06-04 14:37:47 来源:丽江日报

“我从小就喜欢民族音乐,6岁就向村里的民间老艺人学习。一学就到现在,从没有放弃过。”今年47岁的华坪县通达乡白姑河村的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明高向记者介绍。

蔡明高在村道上演奏葫芦笙。 (本报记者 何世辉 摄)

蔡明高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他外出打过工、挖过煤、做过木匠,但从没有放弃对民族音乐、歌舞的学习。在与纳西、彝、苗等民族民间艺人交流交往中,他不仅学习民族音乐、舞蹈,还学会了纳西、彝、苗等民族语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6年,蔡明高参加了丁王民间业余演出队,常外出到丽江、保山等地演出,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逐渐脱颖而出。2010年4月,他被评为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经通达乡党委、政府选送,蔡明高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有时一练钢琴,就是五六个小时。通过学习,他掌握了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了作词作曲的水平,并于2012年7月取得大专文凭。

毕业后,蔡明高回到白姑河,白天干农活,晚上自己动手制作葫芦笙,用葫芦笙配乐作曲。他还自任队长,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15人组成的葫芦笙文艺演出队,把傈僳族的民间乐器、歌舞传承下去。

在长期的学习、表演中,蔡明高厚积薄发,优势凸现出来。他擅长葫芦笙制作和演奏,傈僳族祭祀古歌吟诵、山歌对唱,并成为傈僳族原创音乐基地首席创作员,承担了文艺队歌曲创作、舞蹈编排等工作。仅葫芦笙,他就能演奏70多调。他创作的《四老吹笙》《傈僳儿女心向党》等作品,先后在省、市、县文艺创作表演中多次获奖,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演出。

2021年,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他精心编排打造的傈僳族葫芦笙合奏《吹起我的玛妞》荣获传统性器乐铜奖。

2014年,由他参与编辑整理的书籍《华坪·傈僳族民间歌舞·乐集》出版发行,成为华坪县傈僳族同胞学习的音乐教材。

他创作、收集了多首民族民间歌曲和乐器乐调,出版了华坪傈僳族原生态葫芦笙打跳专辑(VCD)上下集。目前,他的个人代表作有《四老吹笙》《傈僳火塘》《傈僳酒歌》,情歌对唱《想你的时候》《阔时之歌》,小品《母鸡下蛋》等。

面对傈僳族民间乐器、歌舞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的状况,蔡明高积极参加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在全乡小学举办了葫芦笙吹奏培训班。从2021年至今,他被聘到通达乡中心校和民族小学教授葫芦笙吹奏。目前,已培养学生120人,教授徒弟30多人。

2022年11月,由蔡明高、蔡学珍、蔡从珍指导,传承民族原生态音乐、民族经典歌舞的童声合唱团参加了2022年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启用暨“童声耀中华”福田民族童声合唱周活动,让合唱团走出大山,把民族歌曲唱到外面的世界。

“傈僳族的母语正在消失,加上傈僳族口传音乐文化较多,许多傈僳族的原生态音乐、歌舞正在消失,需要挖掘、整理、传承下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任务还十分艰巨。”蔡明高说。

标签:

推荐